2018年3月12日 星期一

簡單料理配麵包 洋蔥起司蛋


洋蔥起司蛋配麵包,是我們家的絕配組合。


香嫩滑口的「洋蔥起司蛋」是瞇眼家的常見菜色,午餐趕時間的時候,瞇眼先生常會做洋蔥起司蛋給我們吃,搭配切片的亞麻籽麵包裸麥麵包,超級好吃!蔬菜部分會準備簡單的沙拉或奶油炒高麗菜(都是瞇眼小公主的最愛)。

瞇眼太太個人很喜歡,用切片的亞麻籽麵包夾著洋蔥起司蛋吃,麵包的嚼勁與香鹹的起司蛋,味道和口感都很契合!

(而且洋蔥起司蛋超簡單,絕對是零程度的料理新手都可以學會的 !)

材料:

洋蔥1/4顆(切碎)
3
起司片2
黑胡椒粒適量

做法:

1.     中火炒洋蔥,洋蔥需炒至金黃色。洋蔥含水量高,要耐心炒軟、 炒香。

2.     倒入3顆全蛋蛋液,轉小火,蛋液如有不均勻,可以轉動鍋子。

3.     2分鐘後放上2片起司。

4.     將蛋的兩邊向內翻,再煎到起司軟化就可以起鍋了。呈盤後,可以撒上喜歡的香料,如:黑胡椒粒、迷迭香等。

起司蛋+亞麻籽麵包切片


2018年2月1日 星期四

麵包為什麼要有割紋和飾粉呢?



之前有朋友問瞇眼先生:「你們家的歐式麵包會不會很甜?

瞇眼先生聽到以後,一時間摸不著頭腦,心想:「歐式餐點麵包就是要當成主食,就像華人的白飯與麵條一樣,怎麼會太甜呢?」仔細詢問後才知道,原來這位朋友把麵包上面的「飾粉」當成「糖粉」,誤以為麵包吃起來像甜甜圈呢!

經過這個有趣的插曲,瞇眼先生不禁想要跟大家分享,為什麼麵包上要撒上裝飾性的麵粉,並刻劃割紋呢?

割紋是讓麵團順利成長的儀式

「割紋」是麵包師傅在進爐前,利用刀片在麵團上刻劃的紋路,只要麵包沒有添加油脂,幾乎都需要在表皮劃刻「割紋」。完成這道手續後,麵團必須盡快進爐,因此,割紋對我來說,就像是麵團所歷經的最後一項儀式。之後,麵團就將經過烘烤的魔法,變成香味四溢的麵包了!



要理解割紋的用意,我們要先認識麵團烘烤的過程。

歐式麵團在烤爐中,最開始是接觸到底下滾燙的石板。幾乎在放進烤箱的一瞬間,就可以看到底部加熱後四溢的蒸氣。這時候,麵團的底端會快速的膨大,接著下底的麵皮也會形成。在進爐後34分鐘內,如果麵團未添加油脂,表皮的水分也會逐漸乾燥並失去彈性,就像兒時玩的黏土曬乾以後一樣。

然而,這時的麵包才膨脹到最後的一半大,於是繼續膨脹的麵包內層,將會撐破表皮,讓成品呈現破裂歪倒的情況。另外,沒有適當割紋的麵包,也容易膨脹不足口感較緊,甚至也會讓中心太過濡濕。

烘烤麵包就像教育孩子,要有適當的出口,才能釋放成長的壓力呀!

飾粉:留下所有者的印跡

了解割紋後,接著我們來談談「飾粉」。

「飾粉」是麵包師傅在割紋前,在麵團表層上撒的裝飾性麵粉,因為是撒完才劃刻刀紋,烘烤後刀口會呈現褐色,與周圍的麵粉呈現美麗的對比。為了增添風味,有些師傅還會選擇特殊的麵粉。

烘烤後刀口會呈現褐色,與周圍的麵粉呈現美麗的對比。

在今天,飾粉除了將麵包裝飾一番,讓賣相好一點之外,好像也沒什麼特別的功能。然而,在中世紀的農夫麵包上,我們就可以看到飾粉的使用。瞇眼先生不禁納悶,難道古代的佃農,也有這樣的閒情雅致嗎?

翻找了許多麵包書後,瞇眼先生才偶然看到,原來在中世紀時期,歐洲的鄉村居民為了節省柴火,多利用公共烤窯來烤麵包,並且一週才出爐一次。我們可以想見,全村的婦女都為了家人的吃食忙碌的景象。

因為麵包長相都差不多,為了找回自己的麵包,婦女們多會在麵包上撒上麵粉,並刻劃字母或記號以供辨識。後來,雖以事過境遷,但歐式鄉村麵包就一直維持著飾粉的習慣。所以才會有人說,割紋是麵包師傅的簽名呢!


瞇眼先生覺得,仔細了解我們身邊的一切,就越能發現人類文明的足跡,其實仍留在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裡。

荷蘭畫家維美爾的《倒牛奶的女僕》,裡面的麵包有深深的割紋。


完成「飾粉」和「割紋」,等待進爐的堅果雜糧麵包。

2018年1月7日 星期日

自學的開端 從守護小寶貝的好奇心做起


在海生館看魚的瞇眼小公主。
有在關注我們的朋友可能知道,瞇眼小公主是小小自學生,今年是大班年紀,在唸過1年幼稚園小班後,就在家自學到現在。

也許是偶爾分享的影片和趣事引起大家的好奇,有非常多人問瞇眼太太,「如何讓小孩自主學習?」「為什麼瞇眼小公主這麼喜愛學習?要怎麼從小引導小孩?」

這每個問題真的都很大,一時之間,我的腦袋也是一片空白,覺得能說的東西太多,不知道該從何說起???

某天,我親愛的堂弟給了我非常大的啟發。在美國工作的他難得回國,一起吃飯時,看著我那緊抱著兒童版《水滸傳》一直讀,又不斷想詢問他「冥王星的英文是什麼」的女兒,他對我發出了疑問:「她會這樣子,到底是天生的,還是你們教出來的?」我直覺地說:「都有吧!因為我們總是用心對待她有興趣的事情!」

回家之後,我跟瞇眼先生一起做了教育小孩生涯總回顧。(真的只過了六年嗎?感覺有20年了吧!)

我們發現,如果要問「我們到底做對了什麼?」也許就是這不屈不撓,不管有多累,都還是努力守護孩子好奇心的精神吧!
這位小姐,是想要幫娃娃吹頭髮嗎?

(以下整理自瞇眼先生的自述,對於引導孩子永遠對事物保有好奇,他真的下了很多功夫!)

我一直以來都很喜歡觀察小孩,因為來自大家庭,又做過親子雜誌的工作,讓我有更多機會觀察這些小生命。我發現,孩子是本能的,對這個世界中的事物,充滿濃濃的好奇心和學習動力。

大概從女兒6、7個月開始,當她皺著眉頭看東西時,我會主動跟她解釋「那是什麼?」隨著長大,她會更明確地伸出手指去指東西,小小孩對很多東西都有興趣,像是球、鈴鐺、動物等等,趁著有興趣時簡短解釋,會讓他們更有信心,也讓他們相信「原來我的疑問,是可以被解答的!」

用手指東西的階段,可能會一直持續到他們很會講話為止。接下來,孩子的問題會開始用非常快的速度加深、加廣。像是「月亮為什麼會跟著我走?」「某某動物都吃什麼食物?」「為什麼會有地震?」「天什麼時候會亮?」(這些問題不只來自瞇眼小公主,有的是她的玩伴問出來的。)

很快的,我們所知道的,已經不足以回答他們的問題。這時候就必須以身作則的去找答案,從中,孩子會學到,要解決疑問可以查書、查網路資料、問人等等。務必坦然的先承認自己「不知道」,然後再認真的去找答案。

當然,這不是一個輕鬆的過程,尤其在繁忙的生活、工作中,還要認真對待孩子的每一個問題,有時候真的很累、很煩!

而我的解決方法就是,「讓我自己也重新變回孩子吧!」重新點燃自己對萬事萬物的好奇,返璞歸真的回到孩子的狀態,跟他們一起重新了解很多事物,久而久之,帶孩子的生活也充滿了意想不到的樂趣。

堅持到現在,可以自行閱讀的瞇眼小公主(因為我們用甲骨文教她認字,所以她的閱讀能力是超齡的,關於認字得在別篇文章中分享了!),已經可以在引導下自己去找很多問題的答案,到了這個時候,除了她自己提出問題,有時我們也會對她提出很多問題,然後再跟她討論要怎麼找答案。

我一直相信,守護孩子的好奇心非常重要!不同特質的孩子,本來就會對不同的事物感興趣,但不變的是他們都有一顆單純的、想要認識事物的心,只要能守護這份純真,不管未來他們走到哪裡?是否在學校裡面?他們都能真正「自學」,「自學」本來就不是「在家自學」的孩子們的專利,而是人人都能擁有的「能力」。
小公主想要試著用身體排出英文字母N,爸爸只好配合演出了!
瞇眼小公主最近做了一本手工書,她取名叫《國家有多大?》。這是一本介紹各國面積的書,特別的是,呈現方法是運用「除法」的概念,來算一算各個國家等於幾個台灣?